• 期刊首页
  • 学会简介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介绍
学会简介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教育要闻

  • 职校教师必须先进行企业...
  • 教育部等四部门出台文件...
  • 刘延东:使能工巧匠获得...
  • 国务院:把创业精神培育...
  • 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

学术动态

  • 中国教育报重磅推介山东...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郑树山...
  • 全省民办高等学校座谈会召开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201...
  • 2012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9 > 信息摘要

我国近代公民教育的概念范畴和启示

【出 处】: 公民教育 近代中国 个体主体性 德育

【作 者】: 吴渊 [1] ; 李良玉 [2]

【摘 要】我国近代各种教育思想流派对公民教育进行了探索。注重人的群体本位主体性意识培养,但缺乏对个体本位主体性意识培养的足够重视是其共同特征,公民教育概念范畴的不确定性导致公民教育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没有得到厘清,影响了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公民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个性化的“现代人”的教育,我国当前的德育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公民教育的概念体系下进行整合与创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重构——基于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背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鲁ICP备10202471号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址: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山东省文教大厦十楼  邮政编码:250011